孤立他人:起源、机制与演变

作者

  • 尤西林 陕西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哲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首席专家(西安710062)

##plugins.pubIds.doi.readerDisplayName##:

https://doi.org/10.37819/ijsws.26.245

关键词:

孤立, 社会排斥, 人格个体, 集体伦理, 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 和谐社会

摘要

孤立他人行为是生命自组织排异机制的异化。现代社会的孤立演化为日常政治博弈模式,更普泛的孤立是隐性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迄今未能揭露与反思的深层社会哲学领域。孤立的核心是人格贬斥,由此指示了当代社会科学核心概念的“社会排斥”的深度起源。孤立异己的群体习俗压制自由个体人格与创新,并导致共同体帮派化与封闭僵化。反思与揭露孤立反现代化性质,同时指向中国现代化“和谐社会”目标的制度机制建设。现代社会分工与市场交换,包含着偏重于个体竞争的流行理解所忽略的伦理涵义:基于现代社会功能分化和个性解放所形成的差异性,不仅激发竞争,而且在个体之间形成了互补依赖和相互吸引的内在团结需要。以信息交往为核心的当代社会将这一方向提升为普遍依赖机制。自由人格个体的现代理念并非个人主义,而是社会集体凝聚力与创新生命的内在机制。排斥性孤立及其封闭共同体从而不再拥有现代化制度基础。

##plugins.generic.usageStats.downloads##

##plugins.generic.usageStats.noStats##

##submission.downloads##

已出版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