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第三次启蒙 --关于现代性、自由主义和国学复兴的对话
##doi.readerDisplayName##:
https://doi.org/10.37819/ijsws.23.239关键词:
哲学, 神学, 第三次启蒙, 自由, 现代性, 权威, 国学复兴摘要
一、你为什么会从事哲学研究?从一个理科生转学文科?童年的困惑之一:为什么粮食是我们农民种的,却只能喝粥,而城里人不种粮食,反而有米饭吃?饥饿里的不公。童年的第二个困惑:大队怎么老批判这样的好人呢?思考的起点:儿童时代的饥饿,恐惧的代入感。生命中的问题会促使你去寻求哲学的解答。学习模式的转变:从被动到主动。二、汉语学界198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启蒙运动:上个世纪充满盼望的八十年代。叛逆中向往建构:纯粹哲学的探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的思想转变。三、你个人哲学研究中重要的热点问题:海德格尔哲学里的时间问题,关于马丁·布伯的《我与你》,关于康德的主要问题。四、奥古斯丁在时间、自由和历史哲学问题上改变了西方哲学:第一是时间问题,第二是自由意志问题,第三是历史哲学问题。五、亚里士德哲学的影响和阿奎那的神学问题。六、中西哲学思想的头颅被砍而留下的缺陷:称奥古斯丁为神学家或哲学家,是否有学理上的漏洞? 这实际上是把整个哲学或者思想的头颅,最高的东西砍掉了。七、西学特别是启蒙思想入华过程中的被片面化:近代中国学人在接受西方包括启蒙思想的过程当中,主要接受了西方激进的、科学化的和肤浅的人文主义,把一切都看作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中国过于片面地理解、传播和接受欧洲的启蒙思想,忽略了路德等宗教改革家的重大贡献。自由主义的褒贬二义。「自由」的本质内涵。八、缺乏启蒙的国学复兴之危险:现在的中国儒学复兴和国学复兴问题:孝与权威和偶像崇拜,「权威」的问题。九、第三次启蒙:重申绝对性:如何可以通过关注路德来促进中国的哲学研究? 十字架上的竖向和横向的关系。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