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中西有关善恶报应论的对话

作者

  • 肖清和 北京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北京,海淀,100871

##plugins.pubIds.doi.readerDisplayName##:

https://doi.org/10.37819/ijsws.26.1818

关键词:

感应, 报应, 赏罚, 天主教

摘要

善恶报应论是明末清初天主教与本土宗教对话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一神论的框架下,天主教主张超自然的天主赏善罚恶,因而有了更为逻辑严密的神学论证。它与中国本土宗教就善与恶的标准、谁有赏罚的权力、赏罚的结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对话。本文首先分析儒家的天人感应理论,其次阐述了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理论。然后论述了明末清初天主教的赏善罚恶论,以及中国本土宗教对天主教赏善罚恶论的回应。最后,本文总结了天主教与儒释道在善恶报应论上的异同。在有意为善方面,天主教与儒释道有一些共同之处。然而,在善与恶的标准、报应的主体和个人在报应中的作用等方面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天主教与中国反教者之间的冲突。天主教赏善罚恶论的引入,无疑进一步丰富了晚明以来中国的宗教思想。

##plugins.generic.usageStats.downloads##

##plugins.generic.usageStats.noStats##

##submission.downloads##

已出版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