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礼仪之争看中国现代启蒙

作者

  • 胡晓利 女;汉族;籍贯:湖北汉川

##plugins.pubIds.doi.readerDisplayName##:

https://doi.org/10.37819/ijsws.26.1817

关键词:

礼仪之争, 启蒙, 宗教, 文化, 冲突

摘要

中西礼仪之争是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时引发的一场争论。其争论的焦点是祭祖、祭孔、祭天等中国习俗是否违背了天主教的原则,针对中国物貌风俗的特殊情况是否应该采取容忍政策。罗马教廷及各方激烈争论,着力为自己的立场辩护,但终究没有找到一个和解的办法,最后以双方的互不妥协落下帷幕。礼仪之争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前奏曲。彼时,中国尚能作为平等的一方与之辩论,并做出相应的禁教举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已经丧失了行使自由意志的条件,一味被世界局势裹挟前行。从表面上看,礼仪之争是两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宗教与习俗冲突,其波及的范围也仅限于传教士和中国教徒之中,但它实际上反映了更为深层的文化问题。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立于其他文化的完备系统,有其自身运行的逻辑,与西方文化相遇时,中国文化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惯性冲劲,带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隐藏在礼仪之争底层的是更为广阔的文化思维模式的冲突,正是这些难以调和的因素导致了启蒙的阻碍。因此,本文将从这场礼仪之争的面相中探讨中西双方思想的深层结构,两种文化的碰撞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国未来的启蒙之路也许可从中窥知一二。

##plugins.generic.usageStats.downloads##

##plugins.generic.usageStats.noStats##

##submission.downloads##

已出版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