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的定义和方法及其他相关问题 ——兼谈马丁·路德思想在中国的被接受史
##doi.readerDisplayName##:
https://doi.org/10.37819/ijsws.25.1766关键词:
思想史, 术语, 内涵, 研究方法, 路德思想的中国接受史摘要
思想史,追溯人类思想的历史,是对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思想和观念的认识和呈现。汉语“思想史”术语译自英文的“intellectual history”和“history of ideas”,这两个英文术语曾一度被混用共用,尤其是在20世纪,其中原因至少有两个:对“idea”的定义和学术门类的发展历史。英文术语使用混乱无疑是对思想史内涵的界定出现众说纷纭现象的反映。柯林伍德、洛夫乔伊、以赛亚·伯林、昆廷·斯金纳等众多著名思想史家在关于思想史的含义方面有着不同的表述,这体现出了“什么是思想史”的含混性。同时,他们的表述也异中存同,基本上都指向了人类在精神层面上的历史创造和经验,即普遍流传过的、有文字记录的思想。基于各自对思想史的认识和聚焦,史学家们分别从纯粹性历史、哲学性历史、社会性历史等视角,运用多样的研究方法把握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思想和观念,以期发现具有价值和意义的质素。基于此,以马丁·路德及其思想在中国的被接受史研究为实例,进一步说明思想史的内涵、方法及其他相关问题。